logo
logo

  【产业分析】大健康农业


 

前言


        大健康产业是农业与环保、医学、食品及科研等领域跨界融合而成的新业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建设健康中国绘制了蓝图。大健康产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极。



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其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大健康产业的头把交椅,没有种植业、养殖业、渔牧业等第一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料,二、三产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健康原材料生产,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当中除了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为主要目的以外的产业活动,比如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保健功能原材料种养等。现代农业追求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珍惜,将农业与健康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安徽省太湖县与中国农村杂志社合作开展了健康农业试点,江苏、陕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生态健康种植、健康养殖、高寒地区中医农业等试验。发展健康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人民增寿,具有重要意义。


1.健康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农业资源承载超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弊端,带来了农药残留、激素滥用、土壤污染和酸化、微生物减少、地表水污染等问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破除动物、植物“二维农业”传统思维桎梏,树立“植物生长?人和动物转化??微生物循环”的“三维农业”思维是解决问题所在,重视开发微生物(尤其是微生肥料、饲料、燃料、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大力发展长期被忽视的微生物农业。利用微生物的繁殖生产能力,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的安全营养产品,科学地减少大化肥、大农药的使用,有效解决石化农业的痼疾,重构稳固的自然循环链,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2.健康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关注的主题。人们对农产品、食品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确保安全的阶段,而是有了更高要求,希望其集功能化、营养化、健康化于一体。目前国内农业发展状况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现阶段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和食品时,普遍担心买到不安全、不健康的产品,普遍青睐健康农产品和食品。据调查,消费者网购食品中,有机、健康食品达到42%;奶制品、进口食品占37%;生鲜食品、地方特产为21%。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摆在第一位。这是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3.健康农业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宣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提到以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其中的健康产业,不仅包括卫生与保健产业,也包括为城乡人民提供食物、穿衣用品原料以及休闲旅游的农业。因此,农业要成为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产业,农业健康化的程度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识。 


4.健康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我国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健康,品质第一。在这一强大内需驱动下,绿色农业、功能农业出现加速融合趋势,这一趋势就是健康农业,有专家将称之为“后现代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善用科技,追求种、养、加等链条实现自身的循环发展,以期实现农业生态化、营养化,满足人们的多功能需求。



健康农业发展重点


1.构建农业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土壤、水和空气等环境要素,是健康农业的本源。发展健康农业,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抓好绿色植保、绿色防控,强化健康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发展健康农产品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终极形态,是直接为人类提供生存、健康的必需品。2016年8月,农业部党组明确提出,着眼于“大健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放心健康农产品,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这是农业农村部门第一次提出“健康农产品”的概念,标志着其指导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3.发展食药用菌产业


        食用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兼具肉类和蔬菜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保健食品。目前我国食用菌人均消费为60克,而营养专家认为每天人均应该消费250克以上,可见我国食用菌生产、消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食用菌中的药用菌资源开发尤其重要。我国有香菇、银耳、灵芝、桑黄、蝉花、牛樟芝等100余种药用菌,开发潜力巨大。


4.开发食药同源产品

        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已走进183个国家。利用食药同源农产品和食品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功能调节,从食品源头上通过一日三餐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疾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发展健康农业,要把食药同源食品开发提上重要位置。随着现代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药食同源的功效将愈加突显,其产业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5.发展功能农业


        功能农业就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或其他生物工程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简单地说,功能农业就是要种植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农产品。早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据预测,2030年,功能性农产品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0%,2050年将达到50%以上。利用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补充微量元素,使农产品提质增值,将是健康农业发展的一片蓝海。


6.发展休闲和养生农业


        农业除了提供食用产品外,也需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愉悦身心的农业产品,满足人民对非物质幸福的追求。现在,“徜徉绿水青山,寄托乡思乡愁”渐成时尚。强劲的需求带来了休闲、观光、游学、康养等农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和建设各类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康养庄园、农业公园,为人们提供颐养身心的休闲养生好去处。


7.发展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综合应用,实现精准施药、施肥、用水,节本增效;同时减少人与动植物和产品接触,避免外来污染源,实现清洁化生产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农业机器人研发和应用步伐加快,智能化健康农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总结


        目前,农业产业正向着现代化、快消化和健康化升级;健康产业也向着食品和基地化的农业延伸。两大产业以相反的起点和终点相对而行,彼此越来越跨界,产业内容越来越相像。大农业与大健康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共生,必将构成影响中国未来二十年市场格局的复合产业定律。


文章来源:中科咨询



延伸阅读

大健康农业之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