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国家一系列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城镇化建设浪潮、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已成大势所趋。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独立区域经济体。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打破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作用举足轻重。自2002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名义GDP年均增幅达到17.5%,远远高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速。目前中国县域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性不强等劣势逐步显现。先发优势和资源禀赋等不同,我国县域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不同层次共存时期。不同县域经济,从发展动力、发展路径、重点任务和机制建设方面等都有不同。
县域经济是联系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环节,是具备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功能的一个完备系统。县域经济能否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决定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源是创新,尤其是县域科技创新。在科技资源分配不协调和产业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我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工作有明显区别。
根据观察与总结,我国县域科技创新正在出现以下趋势性变化:
(1)科技资源与要素在县域加快流动、扩散的趋势。在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步发挥作用的趋势下,科技要素资源总量在县域将得到不断扩大、流动性也将不断增强,我国科技资源向县域集中流动与加速扩散的趋势不可避免。
(2)适应市场竞争的新的科技组织模式和科技服务机制日益繁荣。近年来,一些新的科技组织形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县域科技组织的主导力量。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新要求,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特派员、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等形式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县域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新型的科技服务机制不断出现深化、分化、细化。风险抵押承包、反租倒包制经营、技术承包、个体经营、股份制、企业与技术人员和农户结合等新型模式不断出现。技术创新越来越带有广泛参与的特点,新的研发机构和技术中介形式在县域改革中出现。
(3)县域科技创新出现向内外延伸拓展的倾向。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在引进技术、人才、资本与本地资源结合起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正在不断生成。通过强化科技招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档传统产业;培育创新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宽载体功能、完善公共技术平台,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实施科技惠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破科技、人才、资金等障碍瓶颈,做长做优产业链;紧密科技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创新人才集聚,以人才、技术等优化助推产业升级。
近30年来,依托中科院优势资源,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产业升级对先进技术产生大量需求,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现北京中科普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为各地政府与企业提供了包括市场调查、项目评估/审、专利分析、可行性研究、发展规划等多类科技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咨询案例和技术转移工作经验。
针对当前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不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服务行业发展囿于低端等问题与迫切需求,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现北京中科普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该成为区域,尤其是县域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助力器。立足中科院,紧紧围绕人才和项目两大核心科技资源,通过深度挖掘与高效管理,通过产融结合、产城结合等创新性科技服务,加快产学研合作对接和科技创新资源导入,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将成为我们在这一轮经济和社会发展浪潮来临之际的不二选择。
科技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仍在摸索中前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现北京中科普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更加注重中科院科技资源引流和建标立制,通过打造“中科咨询(www.consult.ac.cn)”和“中国技术转让(www.ciccas.ac.cn)”平台,实施技术和专家双轮驱动,已成为国内顶尖的县域技术市场建设商、技术交易全链条服务商和科技园区运营商,为地方特色产业、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中科咨询
延伸阅读